Skip to content
全部雜誌1年10期月刊 + 1期特別版 ( 除加拿大雜誌 及Bayard Readers ) | 本港包郵 | WHATSPP: (852) 37538400
全部雜誌1年10期月刊 + 1期特別版 ( 除加拿大雜誌 及Bayard Readers ) | 本港包郵 | WHATSPP: (852) 37538400
《膽小狼》──從幼兒角度看恐懼

《膽小狼》──從幼兒角度看恐懼

《膽小狼》──從幼兒角度看恐懼

甚麼是恐懼?

恐懼這種情緒與生俱來,是自我保護機制,指令自己去避開有可能令自己受到傷害的因素。所以恐懼感並非一面倒的壞事,但,過度恐懼則會影響日常生活或接觸世界的勇氣,窒礙成長。



幼兒的恐懼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淺薄、簡單、直接,容易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產生恐懼、擔心、焦慮焦躁的情緒。恐懼時的反應大多比較直接,例如大哭或躲到父母的身邊。他們恐懼的東西可能是洗澡、狗、蛇、看醫生、黑暗、打開了的雨傘……這些事物對作人看似平凡,但幼兒卻可能會感到害怕。我們很難解釋到幼兒為甚麼對特定事情感到害怕,而幼兒在這個年紀一般未能力解釋和駕馭這種情緒。

3至4歲小朋友的想像力不斷發展,而邏輯思維和世界觀卻未發展完善,所以這個階段的幼兒會傾向憑空幻想一些可怕的情節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例如父母拋棄自己,吞下植物種子會在肚中發芽生病等。

2至4歲幼兒對照顧者的心理依賴情緒很高,和照顧者的分離亦會令幼兒產生恐懼和焦慮的情緒。


隨時間成長,幼兒會更成熟、有更多的正面價值觀,處理恐懼感的能力更高,一些對事物的不正確認知會糾正過來。

 

有甚麼行為反映恐懼和焦慮情緒?

行為可以看似無關係,例如和兄弟姐妹打架、「無故」發脾氣、睡眠障礙、大聲哭泣、粘人或有挑釁行為。


幫助幼兒克服恐懼感的Dos and Don’ts

故事中的小主角膽小狼很害怕人類小朋友,他能夠表達出「自己為甚麼害怕」。要幫助幼兒面對恐懼,家長就要像故事中的狼媽媽一樣,大原則是陪伴着幼兒的同時,賦予他們信心、力量和機會去建立駕馭不安情緒的能力。

Dos 

  • 幼兒見到自己恐懼的事而情緒不穩時,請先把該人事物和幼兒拉開距離,讓其冷靜下來再進一步處理。
  • 如幼兒能表達為甚麼怕一事,請細心傾聽他們和尊重他們。
  • 幫助兒童認識恐懼,引導他們表達內心的情緒,並給予安慰和關注,支持他在未來再次接觸該事物。
  • 用平穩親愛的語氣為幼兒簡單解釋不用怕的原因。
  • 利用兒童故事或繪本作媒介,讓幼兒的恐懼投射在劇情和人物中,同時為小朋友害怕的事物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 事先讓幼兒接觸可能引發恐懼感的周邊事物,例如拜訪有大型寵物的陌生人家的前一天,先給小朋友講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或到寵物店看狗,再告訴他︰「我們明天會去媽媽的朋友家,她有一隻大狗,牠長得比你還要高,你到時可以和牠一起玩。」;去打針前,和家長玩醫生病人角色扮演,模擬打針的情景等。
  • 若幼兒身處陌生地方感到焦慮,可以給予幼兒喜愛及感安心的玩具,提高其自我安慰的能力。
  • 對於陌生人(如不太常見的親戚、父母的朋友)的直接熱情接觸,幼兒可能會感到懼怕。家長可先和該人作友善甚至親近的表現,讓幼兒知道這個人是自己可以信任的。
  • 對於幼兒分離焦慮,這是一場心理硬仗!家長分開前向幼兒說明自己甚麼時候回來,分開時堅定、溫柔地說再見,再給一個親吻和深深的擁抱。請謹記控制自己的緊張不捨情緒,避免回頭安撫。
  • 幼兒表現勇敢,能控制恐懼和焦慮感時,請不要吝惜你的讚賞!


Don’ts

  • 「這沒有甚麼可怕的!」、「這小事怕,真膽小」成人先入為主,否定一事物對幼兒的可怕程度,實際上是容許恐懼感和焦慮感埋藏在心底,阻止了兒童認知新事物,在幼兒心中把事物定性為「壞事」。
  • 不要強迫孩子面對深藏內心恐懼︰孩子對事物的看法會隨年月改變,若強硬地把孩子拉出心理的安全區,反而深化自己這一套價值觀,讓孩子無法養成正確判斷事物的能力,本末倒置。
  • 避免讓孩子知道您也害怕或擔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
  • 對於幼兒分離焦慮,請不要因怕孩子哭鬧而在他不為意時偷偷離開,因為這樣會令幼兒對照顧者失去信任,讓及後的分離焦慮程度變得更嚴重。

 按此訂閱小小青蘋果,滿足處於萌發時期的幼兒所需。

Previous article 給第一次開學的孩子作心理準備

Leave a comment

Comments must be approved before appearing

* Required fields

x

x